8月12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在历史名城遵义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主办;遵义市教育体育局、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贵州航天工业学校联合承办。大会以“人工智能教育与创新”为主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共计千余人参与,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STEAM教育的前沿动态与创新实践。
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玉新;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副主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胜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钟柏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王龚主任;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广东省特级教师,龙丽嫦老师;温州科技高中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谢作如老师;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管雪沨副主任;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黄祥风副校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大会历时两天,设置了多个独具特色的专题报告和14个主题工作坊,涵盖了中小学人工智能入门、创客实践课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接下来,小编将从专题报告和主题工作坊这两个部分,带大家重温本次 STEAM 大会的精彩内容。
专题报告
12日,众多教育专家围绕STEA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度交流,分享各自在科创教育领域的探索与丰富经验,其中包括了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区域学习经验的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发表了题为《从技术学徒到认知学徒——STEM 深度学习的路径》的演讲。他指出,STEM的本质并非简单地叠加一个或几个学科,而是实现跨学科的有机整合,STEM不是早期的职业教育,它需要有知识的迁移应用。传统的学徒制是为未来生活和职业做准备,其教学方法涵盖示范、观察、指导和实践等环节。但它过于注重事实性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对高阶思维的培育。认知学徒制则是传统学徒制与正规学校教育的融合,相较于传统学徒制,能够运用特定的技术使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学会专家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获取对方的认知过程,鼓励学生自我监控技能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的钟柏昌教授带来了《如何通达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的主题分享。他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算力依赖性等特征,并提出了入门途径、入手方向、实施路径和工具选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六层渐进式学习 AI 的对策。
基于分层模型分析,现有的人工智能案例中,大部分教学案例仍处于第三层,就中小学教育而言,若达到第四层和第五层,可以带领学生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甚至申请发明专利。
上海师范大学的王龚主任分享了《从 K12 到大学的 AI 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如何让人工智能被孩子们理解这一问题,王龚主任借助《人工智能与开源硬件》这本教材展开论述。王主任表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人工智能课程开展呈现氛围高、动机弱、保障弱、基础弱的现状,同时教师普遍存在通识设计深入浅出能力不足、资源和案例获取困难、教学模式难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融合等问题。
面对上述状况,上海师范大学从图形化、素养能力培养、开源软硬件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在开展课程时,通过图形化编程、开源硬件、物联网、数据处理实现算法与模型的驻留,开源和图形化极大地降低了门槛,同时能够拓展到更广泛的范围。通过算法学习、硬件实验和创新素养培养进行实验实践,以兴趣为导向,实现知识迁移。并将师范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能力路径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人工智能通识能力路径划
课程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
课程群建构:根据学科需求打造特色课程群;
微专业建设:以基础能力课程为核心主干,通过学科特色课程形成培养方向。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大会还设置了区域、学校交流环节,来自上海、广东、江苏、贵州、遵义、重庆、浙江等区域和院校的老师纷纷进行了经验分享和成果展示,其中广州电教馆的龙丽嫦老师分享了广州在新质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探索成果,分享的数智科创主题课程群建设经验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借鉴;周茂华老师提出的“三阶六维”人才培养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冯驰老师在分享中提到该校科创老师多达41位,占比11%,令人赞叹!由于篇幅所限,精彩的演讲无法一一详述。
此外,谢作如老师发布了AI开源课程众筹计划——“机器学习系列实验”课程与资源,管雪沨和彭远同老师共同发布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课程与资源。
主题工作坊
13日,14个主题工作坊同步开展,涵盖了人工智能研究、实验课程教学体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探索、基于硬件的AI科创项目设计和跨学科学习、图形化编程/Python在人工智能的入门课程设计等丰富内容,蘑菇云作为支持单位参与到了以下工作坊:《面向青少年的AI科创项目设计》《基于行空板和XEdu的小学AI项目设计》《轮子上的行空板》《基于开源硬件的跨学科学习》。
《基于行空板和XEdu的小学AI项目设计》
本工作坊是基于平阳教师发展中心发起的AI课程众筹计划,由谢贤晓和温小敏老师共同为大家介绍了行空板信息科技实验盒在小学高年级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结合XEduHub和行空板设计制作的AI项目。本次工作坊也是行空板信息科技实验盒的首次亮相,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并给予了许多正向反馈和建议。
行空板信息科技实验盒以行空板为核心,集成了摄像头、麦克风、温湿度、RFID等18种功能,用户无需额外连接其他设备,即可完成从基础的传感器应用到高级的AIoT项目,是一款专门为了信息科技大班教学设计的产品。
《面向青少年的AI科创项目设计》
这一工作坊是上海师范大学发起,由林晓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团队的研究生们带领大家借助Mind+、XEdu和行空板等工具,使用各种无代码、低代码工具实现采集数据、训练模型和部署模型的AI科创项目。整个工作坊里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的气息,大家都沉浸在 AI 科创项目的设计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轮子上的行空板》
本工作坊是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发起,由石慧老师带领大家一起使用行空板内置库、借助摄像头,共同完成一个人脸识别/二维码的小车追逐项目。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积极地分享着想法和经验。整个现场充满了竞争与合作的活力。
《基于开源硬件的跨学科学习》
本工作坊是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发起,由雷善毕和廖苗苗老师带领大家基于科学课的跨学科学习,借助SCI采集模块和云雀气象仪,实现跨学科教学,开展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和准确性。参与者们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如何借助 SCI 采集模块和云雀气象仪进行相关物理量的科学测量和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在实践操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专注地进行着科学探究,现场忙碌而有序,每个人都在为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的举行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经验,更为STEAM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随着中小学对STEAM教育的不断推进,相信STEAM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lcb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