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文,一位居住在桂林朝阳社区的居民,自幼便对篆刻印章怀有浓厚的兴趣。他的篆刻之路始于11岁那年,当时在兴安高尚读初中的他,被街边一家刻私章的店铺深深吸引。由于对书法的热爱,王远文对那些精美的印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放学后常常驻足观看店主刻章。尽管店主并不愿意传授技艺,但王远文并未放弃,他通过观察和自学,用断锯片打磨成刻刀,在木头上开始了他的篆刻之旅。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远文对篆刻的热爱愈发深厚。1971年,即便在桂林参加工作后,他依然没有放弃这一爱好,利用空闲时间继续雕刻。1980年,他购置了专业的刻刀,并开始购买专业书籍和书法字典,如《七体书法字典》,以提升自己的篆刻技艺。王远文不仅在木头上练习,还尝试在石头、有机玻璃和牛角等不同材料上进行篆刻,不断挑战自己。
王远文的篆刻技术在1980年左右已经相当成熟,他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印章的雕刻,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同事和朋友的喜爱,甚至书画界人士也慕名而来,请他帮忙刻治书画印章。王远文在材料选择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有机玻璃和牛角章最难刻,因为角质和有机玻璃硬且绵刀;朱印印章由于笔画细,刻制时需要格外小心;而纯图案式的肖形印,由于动物姿势活泼,也颇具挑战性。
王远文的篆刻作品风格特点:
1.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王远文的篆刻艺术深深植根于传统,他不仅对传统篆刻技艺有着深厚的掌握,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他通过自学和实践,掌握了篆刻技艺,并在材料选择、刀法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
2. 材料的多样性:王远文的篆刻作品不仅限于传统的石材,还包括木质、有机玻璃、牛角等多种材料。这种对不同材料的探索和应用,展现了他对篆刻艺术的广泛兴趣和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3. 技术的精湛:王远文的篆刻技术非常成熟,他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印章的雕刻,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他对于篆刻技术的精湛掌握,使得他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材料和复杂的设计。
4. 风格的多样性:王远文的篆刻作品风格多样,从牛角章的硬朗到朱印印章的细腻,再到肖形印的活泼,他都能熟练掌握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体现了他对篆刻艺术的全面理解和深厚功底。
5. 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王远文的篆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十分丰富。他编纂的《报刊篆评印赏集锦大观》不仅作为篆刻艺术的工具书,还能够作为语文工具书使用,这体现了他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王远文的篆刻作品风格特点在于其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材料的多样性、技术的精湛、风格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王远文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王远文对篆刻的热爱从未停歇,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篆刻的世界中,究竟篆刻了多少印章,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他对篆刻的热爱还体现在他对篆刻艺术的收集和整理上。从1980年起,王远文开始收集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种印章作品及评论,并发动同学、朋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经过31年的努力,他编纂出了303卷的《报刊篆评印赏集锦大观》。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篆刻艺术的热爱,也成为了篆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书籍。
王远文的篆刻作品和编纂的书籍,不仅体现了他对篆刻艺术的深厚情感和贡献,也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他将篆刻视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并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王远文的故事,是对坚持和热爱最好的诠释,他的生活和作品激励着更多人去探索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责任编辑:wenfang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