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世界肝炎日:从乙肝到肝癌有多远?现代医学正在改写结局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互联网

      引言: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这一天旨在提醒全球关注肝炎这一沉默的“健康杀手”。在肝炎的众多类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的关系尤为密切。数据显示,我国约80%以上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史,“肝炎-肝硬化-肝癌”被医学界称为典型的“乙肝三部曲”。但是,通过科学认知、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乙肝并非肝癌的“判决书”。今天,我们将聚焦乙肝与肝癌的那些事儿,重点聊一聊肝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乙肝:肝癌的“幕后推手”

      肝癌在我国尤其高发,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的肿瘤致死病因。我国人口仅占全球的18.4%,但是肝癌年新发病例达到36.8万人,病死31.7万人,分别占全球的42.5%和41.8%[1]。其中,约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感染及肝硬化背景。

      乙肝病毒并不会直接导致肝癌,但它的存在会为肝癌的发生埋下“定时炸弹”。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其引发的慢性炎症会持续损伤肝细胞,导致“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

      研究数据表明[2]:

      ·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

      ·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0.2%-1%的概率发展为肝癌,若合并肝硬化,风险增至3%-6%;

      ·年龄>40岁、男性、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HBV高水平复制、长期饮酒、吸烟、合并糖尿病、肥胖、接触黄曲霉毒素等人群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

 

      肝癌:隐匿的“沉默杀手”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症状,中晚期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如仅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易被忽略或误诊。约30%的肝癌患者是在常规筛查、体检或其他疾病诊治过程中被发现,未出现相关症状或明确的肝癌症状。因此,高风险人群如出现以下症状需引起警惕[3]:

      1.肝区隐痛:肿瘤生长会牵拉肝包膜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右上腹间歇性钝痛、刺痛或胀痛,多为轻度。

      2.消化道不适:肝脏病变会导致胆汁分泌异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腻,进食后易恶心、腹胀。

      3.不明原因消瘦:癌细胞生长迅速,消耗大量营养,同时肝功能受损致消化吸收障碍,即使正常饮食短期内仍会明显减重。

      4.持续性疲劳乏力:肝脏癌变后,细胞代谢异常,无法正常合成与储存能量物质,导致休息后仍感觉全身疲倦。

      5.异常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肝细胞损伤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瘀点。

 

      筛查:肝癌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肝癌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及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中明确建议:乙肝患者等肝癌高危人群应该接受至少每6个月一次的腹部B超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等检测;如果检测发现有肝脏结节或AFP异常,应该通过动态增强CT/MRI进一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4,5]

      目前肝癌的早期筛查主要依靠以下检查方法:

 

      现实生活中,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坚持每年体检,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微小肝占位,并进一步通过CT等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对于乙肝患者等高风险肝癌人群,定期监测是发现癌变、守护肝脏健康的可靠途径。

 

      治疗:“协同作战”精准打击肝癌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模式与治疗手段的发展进步,肝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外科、介入、放疗、肿瘤内科等团队的协同作战,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给肝癌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希望。

      局部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微创手术飞速发展,腔镜肝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肝移植也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患者。

      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对于部分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单发病灶直径<5cm和2~3个病灶且最大病灶直径<3cm、位置适合的早期肝癌患者,用射频、微波或冷冻消融,部分患者也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介入治疗:适用于早期术后辅助治疗或者是中晚期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多发性肝癌患者。肝癌肿瘤病灶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这一特点为采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肝动脉放射性栓塞(TARE)等。通过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组织内,阻断肿瘤血液供应的同时杀伤肿瘤细胞。新技术钇-90微球疗法,通过介入手术将放射性钇-90微球精准注入肝癌病灶,进行持续性近距离照射,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放疗:适合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对于小肝癌施行立体定向放疗(SBRT)可作为追求根治性效果的治疗手段;而对于中晚期肝癌而言,放疗大多属于姑息性放疗,目的是缓解或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带瘤生存期。对于局限于肝内的大肝癌患者,一部分可通过局部放疗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从而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全身治疗又称为系统治疗,主要指药物控瘤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以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系统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

      靶向治疗: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通过抑制多个与肿瘤增殖和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肿瘤作用。除了索拉非尼,一些高选择性、敏感性和有效性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等相继问世,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获益。

      免疫治疗: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如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PD-1 抑制剂已在我国先后获批,并被2024年CSCO指南推荐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二线治疗。

      联合治疗:在肝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可实现“1+1>2”的效果,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等多种免疫联合靶向的治疗方案已在我国获批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同时更多创新且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积极探索中。如: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Ⅲ期临床研究(APOLLO 研究)结果显示[6],相较索拉非尼组,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实现翻倍(6.9 个月 vs. 2.8 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48%;同时中位总生存期(mOS)获得明显延长(16.5 个月 vs. 13.2 个月),显著降低了31%的死亡风险;且安全性可控。该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作为一线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获益。目前《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7]中已新增“派安普利单抗 + 安罗替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Ⅰ级推荐(1A 类),为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抗病毒治疗:此外,多部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患者,应强调全程的抗病毒治疗和护肝治疗策略。

 

      预防:从源头阻断肝癌之路

      乙肝和肝癌的预防需要多管齐下[3-5]:

      1.疫苗接种: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2.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需长期规范用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

      3.生活方式干预:避免酗酒、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以预防接触黄曲霉毒素、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饮食、定期体检。

      4.高危人群管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需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结语:乙肝≠肝癌

      2025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不仅是口号,更是可实现的路线图。通过科学预防、定期筛查和规范治疗,我们清楚地看到,乙肝与肝癌之间的距离,正在被现代医学一步步拉远。

 

      参考文献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2):1309-1331.

3.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V2.0_2025.

4.2024 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07):581-630.

6.Jian Zhou, Li Bai, Jia Luo, et al. Anlotinib plus penpulimab versus sorafenib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POLLO):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5; Online First.

7.2025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