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砚文化 抒写时代新辉煌 ——记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24-03-27 来源:互联网

 

赵成德,中华黄河砚创始人,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董事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传承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常委、非物质文化遗产砚雕技艺传承人、甘肃省慈善总会原荣誉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原副会长。曾荣获“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十大风云人物”“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甘肃首批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等荣誉称号。

 

砚台,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数千年来开启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辉煌篇章。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岷县、临夏等地,有着丰富的砚石资源。洮砚以其石色碧绿、质坚而细、晶莹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享誉海内外。河砚将古老的砚雕艺术与时代审美创新相结合,在母亲河的滋养下熠熠生辉,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艺术名片。甘肃洮砚开发公司立足洮河、大夏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砚台艺术事业为宗旨,坚持走精品化、系列化、规模化成长之路,洮砚的品牌形象和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助推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艰辛创业,谱写不屈时代赞歌

 

坐落于临夏州滴珠山公园的“盛世九州”巨砚

作为洮砚传承人、国内洮砚行业领军人物的赵成德先生,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乡元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穷人家的孩子连上学都成了奢望。于是,他初中一毕业,便回到家中干起了家务。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成德也不例外。为了生计,他当过货郎、贩卖过茶叶,还捡过石头,尝尽了生活的苦头。在他18岁那年,村里一位专门做“洮砚”的老爷爷,看到他小小年纪就开始挣钱养家,人也老实肯吃苦,就给了他一块砚台让他去卖,当时给他的定价是8块钱。而赵成德却能说会道,卖出了18元的好价钱。这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让他从此与洮砚结下了这一辈子都扯不断的情缘,同时也让他看到了商机。

 

临夏市政府赠送厦门市政府的“山海情深”河砚

赵成德曾说,河砚,就像是他的恋人。是啊,把他所挚爱的河砚比喻成他的恋人,真的不足为过。从依靠洮砚,成功摆脱贫困,带动更多群众实现致富梦想;到寄情河砚,传承中华文明与文化,让河砚随着他的脚步逐渐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赵成德用心用情谱写出一曲坚强不屈的西部赞歌。

年近花甲的赵成德,1986年,胸怀梦想的赵成德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仅仅靠走街串巷叫卖砚台了,有了一些积蓄的他,开始把自家的七间房子腾出来,成立了集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洮砚个体小作坊,勇敢迈出了他创业中的第一步。1989年,他成立了甘肃岷县洮砚厂,并在兰州注册成立了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大量承接各种大小型砚台的制作,从此便成为了传播洮砚文化的“掌门人”和“守艺人”。

 

整整40年里,他带着对洮砚文化的满腔热情,胸怀浓浓的家国之情,组织公司里上百名精工巧匠,呕心沥血、精心制作了“中华复兴”砚、“盛世中华龙”砚、“人民英雄”砚、“人民必胜”砚、“东方醒狮”砚、“金龙腾飞”砚、“神舟”砚、“锦绣中华”砚、“中华民族大团结”砚、“一带 一路”砚、“圆梦小康”砚、“盛世九州”砚等各种象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硕果累累的巨砚,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及全国多所重点院校落座展出。

赵成德和伙伴们的努力最终让小石头扭转了大乾坤,让一块块精品洮砚成为撑起千万群众致富梦的“金宝宝”。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岷县、卓尼、临潭等地区的近万名群众,也都纷纷通过制作砚台、销售洮砚,逐渐走上了致富奔小康路,成为洮砚文化的传承者。

洮砚带给赵成德的,除了财富,还有心灵上的满足。2000年,胸怀感恩的他,为了回报家乡,让青年一代成为洮砚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花费巨资,办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岷县成德中学”,全力助推家乡岷县的教育事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传承非遗,诠释厚重历史文化

临夏,古称“河州”,是“中华彩陶王”出土的地方,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等揭秘地球演化进程的地质遗迹分布密集,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洮河、大夏河与黄河一起造就了这方沃土。

 

坐落于临夏市茶马古市的“中华复兴砚”

2019年,临夏回族自治州茶马古市刚刚建成,在商品、美食展销区,赵成德特意带着他的“中华复兴”砚来到了展览现场,其雄伟壮丽的造型、细腻精美的质地,成功吸引了前来一睹它芳容的所有专家和游客的眼球。

 

“锦绣中华”巨型河砚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在看了他的杰作以后,州领导高度重视,为了把他和他的河砚留在临夏,请他多次走访了解了临夏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考察了砖雕、蛋雕、泥塑、彩陶、葫芦雕刻、铜铸铜雕、竹柳编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走访过程中,赵成德发现临夏有那么多的石头,砚台原材料遍地都是,让他深受触发,下决心把他的“砚”事业带到临夏来发展。

 

“金龙腾飞黄河砚”世界记录认证

2019年8月,赵成德在临夏注册成立了甘肃陇翠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将洮砚工艺技术移植嫁接于河砚制作,这标志着临夏石头文化艺术产业开发正式起步。短短3个月时间内,赵成德先后完成了洮砚文化艺术馆在临夏茶马古市的落户和东乡县石材加工厂的筹建开业,并研制出了涵盖河砚、石材实用制品、石材工艺品三大类,30多个品种的黄河石产品还成功注册了“河砚”商标。

 

礼品砚台

在赵成德看来,临夏确实是一方开放的乐园,是一方创新的高地,是一方创业的热土,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市、区)政府和人民,处处给予他以爱心,特别是临夏积石山、东乡县、和政县境内的特殊石材资源丰富,让他又有了用武之地。

 

赵成德夫妇收藏书画作品展暨捐赠仪式

2022年,在和政县的大力支持下,赵成德在和政县滴珠山公园内成立了中国河砚博物馆,让他的河砚从此在和政县有了一个家,开始续写河砚与和政的情缘。该馆的成立,不仅再现了古韵风华,也开启了文化之窗,加快了“文化和政”建设进程,为和政县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滴珠山中国河砚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以洮砚、河砚为主的全国各种名砚。

 

一方方闪耀着灵气的砚台精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和政大地大放异彩,受到了八方观众的赞誉。回顾近30年来,每遇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或庆典活动,赵成德都会精心设计创作大型纪念洮砚,向党和国家献礼。

 

中华腾龙砚

1997 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制作了“九九归一”砚,作为甘肃省政府的特别礼物,赠送香港特区政府;1999 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设计制作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砚,陈列在全国政协办公主楼大厅;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设计制作的“东方醒狮”砚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故宫博物院授予“国宝”证书;2004年,为庆祝建国55周年,特制的“祖国统一”砚,被中央党校收藏并公开展览;2016年,制作长18米、宽3.3米、高1.68米、重达 118 吨的“中华腾龙”巨型洮砚,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洮砚”;2019年,为庆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制的“中华复兴”砚,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的砚台”;2017年,制作推出重达 129吨的“圆梦中华翔飞”砚、重达 19吨的“一带一路”砚,受到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特制的“丝路寻梦黄龙玉砚”在金城兰州亮相,赢得了广泛赞誉;2019年,为庆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作的“中华复兴”砚,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的砚台”;2020年,利用黄河原石创作的“金龙腾飞黄河砚”,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的河砚”……

翰墨飘香,展现砚雕文化自信

每一个创业者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赵成德也不例外。正当岷县洮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关键时期,由于个别不法商人不择手段逐利忘义,使得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难以为继,致使包括洮砚博物馆、洮砚传习所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机构遭到严重破坏,连蓬勃兴起中的岷县成德中学和赵成德名下的巨额资产也被迫廉价出卖。面对挫折,赵成德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的砚雕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赵成德的砚雕之路柳暗花明。

 

一位砚雕艺术家说:“历经千年技艺传承,河砚独特的雕刻手法、工艺流程、艺术风格与生产经营已成体系。河砚以其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等特点被文人墨客所喜爱。”

 

中国河砚博物馆每天都在向广大游客展示着优秀的中国砚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都徜徉在中华雅韵中流连忘返。坐落于滴珠山公园的“盛世九州”砚,象征着伟大祖国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赵成德专门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献上的一份厚礼。目前,馆内共展示砚台300余方、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近千幅,新建的中国河砚博物馆彰显出浓郁而厚重的人文气息。每天来这里感受河砚神韵、体验艺术之美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和政县也因此而开启了中国河砚博物馆的传奇。

 

走进中国河砚博物馆,一方龙祥龟寿砚跃然眼前,古色古香的纹路、清澈的质地,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红木制作而成的,其实它就是由巨石雕刻而成。在展柜和陈列台上,整齐摆放着雕工精湛的河砚。参观中,赵成德指着一方墨色的砚台说:“这是一方已经使用过的砚台,从砚台的雕刻讲究程度来看,这方砚的使用者应该是当时的一方显贵,这一方雕刻精美、石质温润的砚台显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赵成德介绍说,雕刻一方砚台并非易事。“开采出的原石,要甄别石头里是否有杂质,并根据石头的天然形状,考虑随形、圆形还是方形,还要考虑到实用效果,再加上雕刻图案的装饰,在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下,冷冰冰的石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热土的深情厚谊,将带动更多的人踊跃捐赠藏品,为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增添力量,进一步汇聚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临夏的强大精神力量。

助力振兴,促进文旅转型升级

如果说千年的石头会说话,那么赵成德和他的团队就是让精美的石头在新时代唱出新歌。赵成德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洮砚艺术事业为宗旨,坚持走精品化、系列化、规模化成长之路。

曾经,在赵成德的努力和带动下,洮砚的品牌形象和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助推洮砚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巨砚雕刻场面

如今,立足洮河、大夏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赵成德的企业适时建立了砚台加工厂,并在临夏建成河砚制作销售基地,扶持河砚加工专业户、培育壮大河砚产业专业村,建设特色生态文化街区,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让河砚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有机融合,以“文化盛宴”激发起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筑梦前行的磅礴力量。

 

走进河砚车间,展架上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石头花盆、石头工艺品,这些都是当地村民的杰作。几名工人正在给石头打孔,利用石头天然的形状质地,制作出来的花盆和工艺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下,冷冰冰的石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在他们设计、绘画、雕刻河砚的过程中,赵成德随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一位正在石头上作画的村民,赵成德发现了她的制砚才能后,就让她来工厂工作。在她的画笔下,石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制兼美。“我不仅要让村民们通过河石加工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还要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由河砚系列开发出的黄河石新品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赵成德说。

 

一路走来,赵成德始终不忘洮河岸边的岷山家乡和第二故乡临夏人民的厚爱,曾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获得省“十大杰出青年”的赵成德,而今又挑起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常委的重担。他说:“我定不负众望,带动更多政协委员积极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建言献策。我还将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作为临夏州政协常委,赵成德还提交了《关于建设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议》和《关于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建议》等提案,以期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天时、地利与人和,赵成德和他的企业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树立了“大黄河、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倾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努力提升发展质量、锻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赵成德和他的企业开启了洮砚异地转型、开发河石资源、打造河砚品牌,助力临夏走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浩瀚黄河,象征着不屈的创业信念与不熄的奋斗火种,寄托着无尽的赤子忠心。近年来,赵成德先生和他的团队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立足洮河、大夏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适时建立了砚台加工厂,并在临夏建成河砚制作销售基地,扶持河砚加工专业户、培育壮大河砚产业专业村,建设特色生态文化街区,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让河砚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有机融合。

 

以红军长征英雄壮举为主题创作的大型浮雕艺术作品,将作为“长征魂”精神之生动诠释,分别展现在全国重点红色景区,赓续千年文脉、激发奋进力量,以自信强烈的文化自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灵魂。

责任编辑:Jessica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