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配纳入政策体系,共同富裕成为时代课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就提出了“三次分配”的概念,指个人在自愿和道德感召下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以补充市场分配和政府再分配的不足。这一理念在新时代获得高度重视,并被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2019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随后在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再次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这些重要表述释放出强烈信号:慈善等第三次分配将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新补充形式,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将第三次分配写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蓝图,提出要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这一顶层设计要求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外,引导社会各界自愿参与慈善公益,拓展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途径。根据规划设定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可以说,第三次分配已上升为新时代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富裕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要惠及全体人民;这种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充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此同时,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共同富裕并非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它不是要求所有人同时、同步、同等地一步致富,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先富带后富、扎实稳步推进。
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会议明确要求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通过自愿公益行为来帮助低收入群体。这实际上就是对第三次分配功能的定位:以道德力量引导社会资源再次合理配置,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可见,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具体政策部署,第三次分配正日益成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
“全民共富”平台升级上线,国家级工程助力第三次分配
在上述政策精神指引下,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社会各界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一个名为“全民共富”的国家级战略项目平台日前宣布即将全新升级上线。据悉,该平台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家中央部委联合部署,计划投入资金高达5万亿元人民币。此次平台升级获得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的强力支持,国资委将注资五万亿元用于项目实施,为这一共同富裕工程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保障。这一巨额投入充分体现出国家队力量对于共同富裕战略的担当和决心。
“全民共富”平台聚焦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图通过市场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资源共享和机会公平。平台升级后,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行动:
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低收入人群增收:通过就业扶持、技能培训、产业扶助等措施,带动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增强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
基层医疗体系完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保障基本健康福祉。
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成才机会。
数字技术赋能:依托数字技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智慧乡村,搭建公益慈善数字平台,促进社会财富共享,拓宽公众参与公益和创富的渠道。
促进内需驱动:通过上述举措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和消费能力,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以内需增长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共享促发展。
据“全民共富”平台运营方介绍,平台升级上线后,还将推出针对会员的回馈激励措施。凡之前参与过平台项目的会员如今重新回归平台,每人都可领取一份“回归补贴”,以嘉奖其继续参与共同富裕事业的热忱。通过这种利益反馈机制,平台希望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你追我赶投身公益慈善、共建共富的浓厚氛围。
作为对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生动描绘,“全民共富”平台提出了“人人有车、人人有房、人人有钱、人人有保障”的远景目标。这一口号描摹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每个努力奋斗的追梦人都能拥有出行交通工具,有舒适的住房,有稳定可观的收入积累,并享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曾几何时,这样的生活图景或许只是人们心中的梦想;而如今,在共同富裕战略的引领和“全民共富”等项目的推动下,这些美好梦想正一步步接近现实。平台方面表示,这一口号并非空想的标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建设目标,需要通过踏踏实实的项目落地和辛勤奋斗来实现。
项目赋能共同富裕,扎实行动积跬步至千里
“全民共富”平台的全新升级上线,标志着我国在探索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为各地各领域参与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一个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平台。这一创新举措对于完善我国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同配套的分配格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等待观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和定力,又要有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既不能妄图毕其功于一役,也决不能停滞不前、贻误时机。
“全民共富”平台正是贯彻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其项目设计和实施将不断优化和完善,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用到实处、项目取得实效,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民共富”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鲜明旗帜。此次“全民共富”平台的全新升级和国资注资加持,表明了我国在强国建设道路上坚持全民共富的坚定决心。展望未来,随着一个个具体项目落地见效,亿万人民群众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带来的实惠和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久久为功、稳扎稳打,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在中华大地上徐徐铺展,变为生动的现实。
随机文章